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汤德小学,2011年,免费午餐云南行动的第一所小学开餐了。摄影记者黄兴能拍摄了开餐前当地孩子背柴、做饭等画面。
2015年,黄记者再度回访,用镜头记录了免费午餐4年来的改变。
2011年,云南省禄劝县乌东德镇汤德小学的赵美莹背着她一周的柴火、和半筐土豆,翻过延绵陡峭的山路,这是她的求学之路,奶奶给她纳的厚鞋底总是很快就会磨穿。不足八岁的她,别无选择地面命运的安排。
2015年,免费午餐到她学校开餐的四年之后,12岁的赵美莹长高了一个半头,剪了个俏皮的短发。还是那条上学的路,而她瘦小的肩膀再也不用背着重重的背篓了,她很爱笑,露出洁白的牙齿。
过去的4年,小莹再也不用背柴读书,回想曾经的求学路,记忆已经有些模糊。她曾多次目睹同伴摔倒在泥泞中,柴火撒了一地,忍不住哇哇地哭了起来。她则小心翼翼地走在路上,“我从来没有摔倒过,就是做的饭不好吃。”年幼不精通厨艺是一方面,更主要的原因是吃的东西除了土豆就只有冷饭。
有了免费午餐之后,小莹告别了在学校自己生火的日子,每天10点半下课铃声响起,就有香喷喷的3道菜等着他们,每顿还有肉吃。
汤德小学一共有5位老师,其中4位是80后。
刘杰老师刚来学校时,学医出身的他给孩子们做了一个简单的体检:测身高体重,“可想而知,基本上都是营养不良,瘦,个子也不高,脸上的颜色也不是那么健康,基本上下午都不能上体育课,会晕倒好几个。”
四年多来,虽然每天都能看到孩子们,也能看到明显的变化,壮实了很多。
“作为老师,我只是希望我的学生们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上有所保障,这就是最好的,所以,我很感谢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为孩子们的付出。”刘杰如是说。
潘富梅是免费午餐的厨师,她的小儿子也是免费午餐的获益孩子。“很多家长不止一次地说,孩子体质变好了,脸蛋儿圆了,很感激”,一些原本辍学去放牛的娃娃,因为学校有免费午餐吃,比家里吃得好,也复读了,特别高兴。
摄影/黄兴能 设计/郭炯明
视频:瞬间就能感动您的欢乐颂,看您能听到几种幸福的声音。
请中国贫困乡村留守儿童吃饱饭,
送给他们一份简单的幸福。
我们用四年,
让13万留守儿童从此不再忍受饥饿;
还有很多个四年,需要您和我们一起,
为更多的他们而发心祈愿,慷慨解囊。
指尖小善,改变他们的命运,
柔软之爱,改变中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