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在中国,民间慈善一致处于尴尬的位置,比如民间慈善力量薄弱,民间慈善机构只能“寄人篱下”,富豪逃避捐款,民众对官方不信任等。近期现有陈光标宣布死后“裸捐”,直接将捐赠物资送到受灾民众手中,李连杰在接受采访时,吐露壹基金是“黑户”,随时可能被中断。不由让人担忧民间慈善还能走多远。   半年前,邓飞等500多名记者联合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共同发起“免费午餐”公益行动,倡议按照3元一餐的标准为贫困学童提供免费午餐,掀起一股民间公益热潮。近期,新的好消息让这股“热潮”达到“沸点”。   10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计划中首要的一项措施是:中央财政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试点范围包括680个县(市)、约2600万在校生。国家试点每年需资金约160多亿元,由中央财政负担。从“免费午餐”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舆论普遍认为,民间探索引领了国家行动。   分析:   由民间慈善影响公共政策,进而促使公共政策上升到立法层面,是每个民间慈善机构希望看到的结果。是国家对人民真正关注的具体体现。免费午餐的法制化是我国公益事业的一大进步。国家将学生营养保障变成像义务教育一样的“国家责任”;有力的保障了下一代的受教育权。   另一方面民间慈善面临诸多问题,势单力薄,身份认证困难、账目不能自主、项目开展受限,使我们的民众爱心不能够有效的表达。致使民众对慈善有了偏离的认识。反映出我国在慈善方面的诸多不足及体制的不完善。我们的文化里不缺慈善传统,但我们现在缺少合理的慈善制度。   完善:   对于国家此次实施的免费午餐计划首先要保证资金的充分到位,杜绝中间环节的任意克扣,保证资金严格做到用于改善学生午餐,并实行最严格的透明管理,资金流通环节的完全透明化是免费午餐计划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其次在免费午餐的制定上要充分按照卫生标准与营养学标准,保证学生的营养合理充分。   政府从民间慈善机构接过这个任务就要认真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保障顺利执行,民间慈善则可以充分行使监督权,保证随时向社会通报,调查费用可以政府买单。免费午餐计划不仅会提高贫困家庭学生的健康水平,也将在很大范围里提升社会凝聚力和政府向心力。   对于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广大民间慈善机构,政府要加强对其支持力度,制定好慈善方面的相关法规,支持民间慈善组织的发展,以及对慈善资金收支的合法性进行监管。即政府要“多走一步”,通过官方搭台营造全民慈善的氛围。政府应该转变在慈善事业中的职能定位,由行政管理的角色转变为治理和监督的角色,更多地提倡以慈善组织的需求为导向,向慈善组织提供支持性的服务,逐步实现慈善组织由官办民助转变为民办官助。 文/荆嘉 (编辑:放肆小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