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ng

2001年,邓飞成为了一名调查记者,先后在《今日女报》与《凤凰周刊》任职,写下一百多篇调查报告,他说从来没想过会离开媒体;2011年,转身公益,先后发起微博打拐、免费午餐、大病医保等14个公益项目,组成公益联合矩阵——中国乡村儿童联合公益,他却说,我从来没想到会来做公益。

见证邓飞媒体人转身公益人的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这两位,听听“前老板”如何评价“离开媒体好多年摸爬滚打公益圈”的他?

2.jpg

《今日女报》社长 王伏虎

你们好,来到湖南大学,我觉得特别的亲切。一是因为,邓飞是我们湖大的优秀毕业生,他的第一站就是在我们《今日女报》工作,同时我本人也是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刚才计划有很多话准备要说,但被邓飞先生在台上的几句话感动了,所以我还是改变计划,跟大家分享一些其它的东西。

刚才邓飞说了很多,尤其有两句话特别感动我,这个社会有人在抱怨,但更要有人行动,有人在摧毁,但更要有人建设。

作为一个老记者,如果我想要描述邓飞,我还是采用记者的方式——为大家提供两个新闻背景资料,然后再提供个新闻点。大家对邓飞和免费午餐已经很熟悉了,而我讲的东西可能恰恰是大家不熟悉的。

15年前,也就是2000年,成为记者只有几个月的邓飞在编辑部开会,我当时提供了一条线索:在湖南的某条公路上,经常出现这样一个广告,上面写着“尸体防腐剂”几个字,背面就有一个电话号码,而且号码是不相同的,大概有七八个不同的电话号码。这就意味着有很多人在卖尸体防腐剂,那么尸体防腐剂能够防尸体腐烂,还能够防什么呢?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在卖这些东西?于是,我在编辑会上给大家提出,有谁来勇敢地自我报名,去卧底调查这个事情。这个时候,邓飞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说“我去”!

十多天后,《今日女报》以两个整版的篇幅调查了这个所谓的“尸体防腐剂”,就是把福尔马林,它们不是尸体防腐,而是放到我们湖南人民最喜欢吃的米粉和一些肉类里面,从此掀起了湖南媒体长达一年时间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入调查。

邓飞从此就走上了调查记者之路,这是第一个背景资料。

3.jpg

第二个背景资料是,10年以后,2011年的某天,邓飞来到我的办公室,这个时候他已经是名满天下的调查记者,邓飞跟我说:“虎哥。”他不跟我叫老总了,说明了我们的关系。他说:“我做了十年的记者,我发现了很多无奈,我发现是不是应该有个更新的东西。揭露可能不如建设更好,我从今年开始准备发起一个新的东西,和媒体人一起,叫做免费午餐,我希望免费午餐能够用一种新的方式,而不是用揭露的方式,来让中国变得更美好。”

又几年过去了,我看见他写了一本书《柔软改变中国》,而今天,免费午餐完全展示了它的社会影响力、正能量和价值。

除了提供这两个资料,我再提供一个新闻点。两三天前,我在北京参加一个有中宣部副部长、国家网信办主任鲁伟同志出席的会议,在这个会上,网新办的同志专门介绍了整个目前中国的网络生存环境,其中有一项就是公益活动宣传。其中的背景资料上面,大屏幕上介绍了免费午餐,这就意味着我们最高宣传部门对免费午餐的高度认可。

上面就是我提供的两个新闻背景资料,一个新闻点。我跟邓飞认识了18年,从他98年到《今日女报》实习,在《今日女报》工作三年,我们相识相知18年。

我觉得,无论他是做调查记者,还是做免费午餐,他追求公平正义的心始终如一,他对社会的社会责任担当,以及对中国的赤子之情始终如一。对此,我对邓飞表示尊敬,并且我将同在座的各位一起,对免费午餐和邓飞发起的公益事业永远支持!谢谢各位!

------------------------------------------------------------------------------------------------

4.jpg

《凤凰周刊》副总编辑 蓝艺

各位朋友,上午好,我受《凤凰周刊》社长孙谦的委托,代表《凤凰周刊》杂志社来恭贺免费午餐走过五年。

邓飞是2003年来到《凤凰周刊》当调查记者的,他一直就在《凤凰周刊》工作了十年,一直积极勤奋地在新闻调查的第一线。刚才,两个学生问我邓飞在《凤凰周刊》的工作情况,邓飞在周刊其实是非常苦的。因为我们的记者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总部工作,一部分是驻外记者。邓飞从来的那天起,就一直是我们的驻外记者,他常年奔波在外面,给我们做一篇一篇的封面报道。我们杂志的卖点就是封面报道,也就是调查新闻。

邓飞长年累月在外奔波,很少回来。所以后几年的时候,我们都非常心疼邓飞,邓飞也想回来,可是他回来我们的封面可能就会非常缺,因为像邓飞这样勤奋有实力的调查记者很少,所以我们又常常让邓飞外出去找新闻,所以邓飞是很苦的,也是很勤奋,很努力的。那么,他常年奔波其实就是在实践了我们《凤凰周刊》的价值,就是我们的追求,我们一直希望,理性启蒙,理性改变中国。

最近这五年,我们不仅见证了邓飞个人的成长,也见证了免费午餐事业的成长,也让我们见证了公益改变中国的风起云涌,这让我们有一点兴奋,并且略略有一点激动。

5.jpg

大约三年前,我受《凤凰周刊》杂志社的委托,去了贵州沙坝小学,也就是免费午餐实行的第一所学校。因为当时邓飞在外面做免费午餐以后,我们刊社也在想,邓飞做的免费午餐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一定要在邓飞不在的时候去现场看看,所以我就去了。我当时是跟着招商地产团队,翻山越岭,那一片有点危险,尘土飞扬的一条山路走过。

到了以后,看到沙坝小学的那些孩子纯真的笑脸,那些老师家长们充满光芒的眼睛,当时我就对邓飞致力于免费午餐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那绝不是一顿饭,一两个鸡蛋那么简单的善举,而是带动一群人,在另一群人的生命里埋下温暖的印记,是给未来的中国种下和谐与光明的种子。

尽管现在是一个社会矛盾复杂,贫富差距加大,各种情绪焦躁不安,但邓飞用他的一个转身和免费午餐的成就,为传媒同行,也为城镇居民,探索出了一条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温和之路——除了监督和批评,我们媒体还参与建设,从小处入手,通过公益活动,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实现自己,也成就美好社会。而这一切恰恰是《凤凰周刊》一直贯彻的价值追求。

邓飞曾经是《凤凰周刊》最好的记者,也是《凤凰周刊》最闪亮的logo。现在和未来,依然是《凤凰周刊》的编委,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他,支持免费午餐在未来几年继续以自己的方式为社会进步整合最积极的力量,《凤凰周刊》将永远做邓飞公益事业的后面的那只温暖的手和那副有力的肩。

------------------------------------------------------------------------------------------------

感谢《今日女报》与《凤凰周刊》

让我们看到一个现在的邓飞


感谢志愿者记者潘琪秀、杜佳冰对本文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