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十年前,我还在河南做记者时,被邓飞拉进了一个叫蓝衣的QQ群,中国最敏锐、最尖锐和最具职业精神的500名调查记者将其视为精神家园。

后来邓飞将我带到凤凰周刊,他成了我的记者部主任。而我也开始和蓝衣群的河南籍记者们隔三差五地约饭,满北京城寻找胡辣汤、烩面和河南风味的餐馆,这群有乡愁的吃货,最终组建了一个河南籍记者聚集的网络社群,这就是豫记的雏形。

2.jpg

六年前,邓飞联合蓝衣群的500名记者发起了免费午餐,并逐渐演变出中国乡村联合公益这样一个庞大的公益体系。在这之后,我联合豫记群里的四百名河南籍媒体人,发起了豫记新媒体这样一个转型实验,豫记也开始从河南籍记者向河南人的记忆转变。

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超过一千名志愿者、记者和爱心人士在美丽的湘西小城新晃集结,庆祝免费午餐的六周岁生日。我在现场遇到了驻马店市的人大副主任张德轩和来自平顶山、濮阳、焦作等地的公益志愿者,可以看到,即便在公益领域,也有一支不容忽视的河南力量。

3.jpg

邓飞、张德轩、杨桐

邓飞和他的伙伴们未来会在河南开展更多的落地项目,过去的六年中,免费午餐共募捐善款2.7亿,中国偏远地区的19万孩子直接受益,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受此影响出台了针对所有贫困地区孩子的营养午餐政策。

邓飞说,他所做的一切,无非就为了“每一个乡村孩子,都有机会改变命运”,在此之前,他写的一本书的名字就叫《柔软改变中国》。

邓飞究竟要改变的是什么,他在今天的主题演讲中给出了答案。(杨桐)

以下为他的演讲全文——

从免费午餐

长出来的中国县域社会赋能

作者 | 邓飞

2011年,在贵州的山里,我们看见了孩子饥饿,感觉震惊。然后,我们在湖南,湖北,河南,河北等地,看见了乡村的孩子都没有午餐,他们忍饥挨饿。孩子普遍身材矮小,面黄肌瘦。

因为不忍,我们全国500个调查记者联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了“免费午餐”,我们展现儿童饥饿困境,呼吁倡导齐心协力,一起来解决儿童饥饿问题。

2011年4月2日,我们在贵州黔西县开了第一所免费午餐学校。然后,我们记者伙伴变成了行动者,兵分三路推动免费午餐行动,一路留守贵州,一路跳跃去了河南,还有一路在湖南。

4.jpg

幸运的是,我们湖南团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黔西县东北方450公里的湖南新晃县很快拥抱了我们,政府出一元钱,负责食堂建设,我们出两元,为孩子做一份午餐。我们形成了一个官民合作的模型,从此走向了全国。

更奇妙的是,在新晃县东北方488公里的湖北省鹤峰县,成为我们公益的试验田,我们在鹤峰发起了一系列公益行动。从免费午餐到大病医保,到暖流计划到儿童防侵等等,从拾穗计划到会飞的盒子,在鹤峰县委县政府的直接帮助下,我们发起了7个儿童项目,形成了一个中国乡村儿童联合公益集群,较全面服务乡村孩子。

六年,我们拿了很多奖,但我们很快发现公益的局限。孩子们最大问题是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成长缺乏爱与陪伴。爸爸不回家,一切都白搭。

5.jpg

所以,我们从帮助孩子,转移到帮助孩子的父母,去销售他们的农产品,提升他们的收入。我们告诉信任和支持我们的捐款人,购买就是做公益,消费也能帮孩子。我们把捐款人和她们的孩子带进了贫困县,把公益活动变成了流量,给一个县域带来了消费和革新。

帮农产出村,让爸爸回家。

但我们遇到了新的挑战,我们的变革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源,我们不可能从城市召集城市青年长期驻守乡村。另外,一个地区变革的根本之道是在于当地民众的自我觉醒和行动。

所以,我们就地取材,开始做培训和教育。一是培训当地的公益组织,帮助他们提升能力承接外来公益组织的任务。二是组织当地的农业创业青年,提升技能,更有力发展生产。

6.jpg

由此,我们建立了儿童福利、乡村经济和人力培训的“公益三件套”。

回首过往,我们很感恩湖南新晃、湖北鹤峰这两个县和相关工作伙伴,他们地处偏远,是这个国家最贫困县,但变革总是来自边缘地带,他们善意、淳朴,诚挚务实,开放拥抱社会组织,给予社会组织一个行动的机会。

当然,社会组织也给这两个县域带来不一样的能量,如带来捐款资金、新思维、知名度和客流消费等等,简称社会赋能。

7.jpg

邓飞、马伊琍

六年来,免费午餐基金在新晃县投入1886万元,每年服务4万多名孩子。而联合公益多个基金对鹤峰投入超过3100万元,每年服务了4万名孩子。

数千万的资金投入,不是因为我们自己有多富裕或者我们多能干。我们的背后,是一个正在成长的社会,人民的公益意识在提升,他们开始愿意关切和帮助他人,并通过移动互联网轻松参与公益,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慧出智慧。

我们只是顺势而为,把人聚一起,让人动起来。

(二)

从地图上看,如果把我们这两个最重要的县连接起来,我们发现这竟然是整个的武陵山区,覆盖湖南、湖北、贵州、重庆4省71个县,人口3600万人,是14个国家级连片贫困地区之一,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

在地图上,武陵山片区是中国雄鸡的心腹之地,但因为贫困,它又是国家的心腹之患,成为政府扶贫攻坚的主战场。2013年11月,国家领导人在湘西提出“精准扶贫”。

8.jpg

事实上,我们在这个片区已经开展了很多活动。

免费午餐覆盖武陵山区12个县154个学校,累积受惠59201名孩子。

大病医保覆盖了4个县,惠及儿童408937人次。

儿童防侵合作项点共计16个,服务9万多名孩子。

我们注意到:在这个区域里,各级政府在辛勤努力,商业企业也在蓬勃发展,社会公益也在兴起生发,积极给力。

社会公益没有政府的公权力,也没有商业的资本,但社会公益有它的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性——它自下而上,自然成长,有热情、有温度、有活力、有想象力,它敢于尝试和创新。

我们的公益实践足以证明:社会公益是聚合人的最大公约数,是变革的催化剂、是跨界联合的黏合剂,它可以把各种资源进行新的组合、重新排列,形成新的生产力。

9.jpg

未来的时间,我们将尝试联合和进入武陵山区更多县域。我们的办公室已经搬到杭州,扎根在长三角这一个全球超级经济区,而沪蓉、沪昆这两条高铁打通了中国东西两部,直接连接武陵山片区。

因此,我们可以联合更多的公益组织和商业力量,通过高铁把长三角的先进文明、资源、技术和工具导入武陵山区,我们又把武陵山区的农产品、风景带回城市,推动城乡融合、东西互助。

除武陵山片区,我们在乌蒙山片区,大别山片区,伏牛山片区和太行山片区等县域,和政府的伙伴一起服务孩子。

(三)

接下来,我们怎么做呢?

我们只有一个法宝——继续打开社会。把人聚一起,让人动起来。

10.jpg

在武陵山片区,我们将继续连接政府和商业,通过公益活动、城市儿童公益培训、农场、培训等多种方式,为参与者尽量多创造价值,吸引人、激活人、组织人、发展人、支持人,服务人,让更多人快乐而持续参与进来,各就各位、各尽其力、各取所需。

我们可以看见,武陵山片区将是一个孕育变革、充满希望和力量的场域。政府、市场和社会,我们三方融合起来,共同创造,相互滋养,相互支持。

一切美好,必然就会自由生发。

(四)

这六年,很多人问我们,你们这么孜孜不倦,你们到底是为什么?

我们的回答是:

每一个乡村孩子,都有公平的条件,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向上流动。中国的乡村,可以有尊严、可持续发展。

这六年,我们一直遭遇各种困难,我们也很辛苦,但我们从来没有放弃前行。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记得这些脸庞。

11.jpg

城市的孩子、乡村的孩子。人家的孩子,还有我们的孩子,我自己的孩子。不管是怎样的孩子,他们,都需要一个更好的未来。

我之存在,因为有你。

让我们一起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