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1月09日 07:18:24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3版) 易艳刚(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    ■一周谈   2012年的第一周,几则极富话题性和争议性的新闻在网上引发热议。它们如同电视台的开年大戏,都有着出人意料的情节,以及让人忍不住评点几句的主角,并且共同给全社会提了个醒:无所顾忌的网络“戏言”,极有可能会透支社会信任。    第一出“开年大戏”的女主角,是“死而复生”的杭州女白领肖艳琴。2011年圣诞节,肖留下万言遗书,曝光自己新婚丈夫与小三多次开房出轨的经历,并宣称自己会在结婚登记纪念日自杀。随后,其亲友证实了这一消息,并宣称肖的骨灰已撒入大海。愤怒的网友对肖的前夫和小三进行口诛笔伐,并展开人肉搜索,最终迫使两人从各自单位辞职。然而,正当一些同情她遭遇的网友提议给她过“头七”之时,北京某电视台宣称肖并没有死,并于近日接受了电视台的独家专访。   在那期节目中,“女主角”神色平静、语气平缓地讲述了自己“死而复生”的来龙去脉,坦承自己“没有想到”会造成现在的后果,并向关心她的网友们鞠躬致歉。一个赚足了网友的泪水和关注度的悲剧故事,竟然变成了“小三逼死原配,原配设计整垮负心汉和小三,原配死而复活”的闹剧。一些网友甚至动用美剧《别对我撒谎》中的识谎技巧,仔细分析肖在电视节目中的动作和神情,力证整起事件都是她为报复第三者而精心策划的阴谋;还有自称知情的网友发帖称,在接受独家专访之后,肖从电视台方面得到了20万元酬金。   没有人希望这个年轻姑娘匆匆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她蹊跷地“死而复生”,以及整起事件中若隐若现的炒作痕迹,难免会让网友们觉得自己的同情心和信任感被利用了,成了这名女白领打击报复负心汉和小三的工具。可以想象,如果下次再出现类似的情况,很多网友可能不会再对当事人给予同情,反而陷入一种“又是狼来了”的警觉之中。   第二出“开年大戏”的男主角,是某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1月2日,他连发数条言辞犀利的微博,炮轰该校领导涉嫌贪污受贿。他还表示,自己在举报前就已写好述职报告和辞职报告。然而,第二天,他删除了相关微博,并称之前的网络举报仅是酒后的一席“醉话”。   原以为是破釜沉舟式的“网络举报”,最终却以轻描淡写的“醉话”收场,围观者自然会有一种被戏弄的感觉。围观者无法判断举报者“认怂”是否因为受到了某种压力,更无从断定被举报对象是否确有贪污受贿行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起闹剧般的舆论风波,既损害了当事人的信誉和形象,也稀释了网友对公共言说的信任感。   第三出“开年大戏”的主角,是某杂志总编辑王甘霖。1月4日凌晨,王甘霖所在杂志的官方微博突然爆出猛料,称民间公益机构“免费午餐”因涉嫌洗钱,已经被国家相关部门调查。随后,王甘霖连续发布和转发几十条相关微博,使这一话题迅速成为网络热点。只不过,各方求证迅速证明“洗钱”之说纯属杜撰,该杂志官方微博账号删除相关微博,并承认之前的“爆料”没有明确证据。   在这个信口胡说的官方微博账号因造谣而被注销之后,王甘霖给出了一个让公众大跌眼镜的说法。他发布微博称,自己曾经在微博中要求有关机构审计“免费午餐”的账目,但由于自己微博的影响力太小,一直无人回应。他和他的团队捏造一条耸人听闻的“爆料”,仅仅只是为了“引发全民围观,众多媒体关注”,进而证明自己“确实是做新闻的高手”……毫无疑问,等待他的将是网友的“板砖”和“免费午餐”团队的起诉。   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我们同时也非常遗憾地看到,总有一些人,或用精心策划的炒作,或用不负责任的言论,或用哗众取宠的胡编乱造,来将网络之水搅浑。当他们利用网络、利用网友之时,仅仅只需敲几下键盘,但这些“戏言”却一再让网事变得真假难辨,也在客观上加剧了社会冷漠。个别人利用网友的同情心,挥霍自己的责任感,透支网络爆料的公信度,为之埋单的却是全体网民甚至全社会。 (编辑:放肆小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