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坳背小学52名师生享受到热腾腾的免费午餐。记者 王立三 摄

 

                                         9月1日,坳背小学52名师生享受到热腾腾的免费午餐,孩子们正在剥蛋。记者 王立三 摄

 

 

                               9月1日,坳背小学52名师生享受到热腾腾的免费午餐,家长们看到孩子们狼吞虎咽的吃着,露出笑容。记者 王立三 摄

 

 

  9月1日,坳背小学52名师生享受到热腾腾的免费午餐,学前班的姚娟同学平常午餐都是吃一些自己购买的辣条,这是孩子们的午餐。记者 王立三 摄

 

 

                        9月1日,坳背小学52名师生享受到热腾腾的免费午餐。很多家长带着尚未读书的孩子前来观看。记者 王立三 摄

 

 

  华声在线9月1日讯(记者蒋小康 王立三 见习记者 陈新科)教育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寄托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富强的希望。

  正是基于这一公理,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对于教育的发展总是“高看一眼”,顺利实现了“免费午餐”政府与民间协同共治的史诗般跨越。

  9月1日,新晃县洞坪乡坳背村小50名学生吃上热腾腾的午餐,孩子们幸福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免费午餐”,笑魇如花。

  截至9月1日,新晃全县已有4所学校开通“免费午餐”,每天为近200名贫困儿童提供健康的午餐。按照计划,另外37所村小也将于近期陆续开餐。短短4个月时间,免费午餐在新晃成为家喻户晓的公益项目,“新晃现象”成为全国媒体和网友赞颂的焦点。

  爱心合力捧出的午餐

  “开饭了。”随着坳背村小姚校长一声吆喝,洗好手,孩子们端正地在各自座位上就坐,等待开餐。

  今天的菜是一份南瓜、一份汤、一份香干炒肉,加一个鸡蛋。孩子们吃的有滋有味——厨师则是选择整个乡里做饭最好的师傅。

  教室讲台上,来自上海的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裁殷嵘当起了志愿者,亲自为孩子们盛饭、装菜——复地集团先后认捐了新晃县步头降乡天雷小学、洞平乡坳背村小学两所学校各两年的午餐。

  “接受馈赠的不只是孩子们,同样还有我们自己,这里的孩子们眼中的纯真,心中的希望,一次又一次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殷嵘坦言。

  同样具备爱心的企业还有拉手网,这个团购网站发起团孩子的免费午餐活动,通过爱心网友共同努力,共购买免费午餐330431份,合计捐赠人民币991293元,并决定将近百万元善款全部捐献给新晃县,用于免费午餐在该县的开展。

  启动仪式上,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表示,健康的午餐只是第一步,接下来,项目组将与政府和社会资源对接,继续推进农村儿童、贫困儿童的大病医疗,图书室建设,为免费午餐学校学生提供多种维生素,帮助提高营养改善学生体质。

  “感谢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新晃学童的关心,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工作的动力,我们将全心全力、扎实地把免费午餐“1+1+1”模式推广到全县。”新晃县教育局局长姚斌说。

  一个副局长的眼泪

  启动仪式现场,一个熟悉的身影忙碌着,协助免费午餐执行团队安装厨具、主持开餐仪式、帮助孩子们打饭,他,事必躬亲。

  他叫蒲曾坤,新晃县教育局副局长。

  2011年4月,刚刚听到“免费午餐”4个字时,蒲曾坤还是抱着疑虑与矛盾的心态。他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免费午餐的忠实拥趸,不遗余力的去推进这个项目的发展。

  “坦白的说,其实当时是很矛盾的。”蒲曾坤对华声在线记者说,一方面顾忌会对新晃的教育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村小的孩子们因为条件的限制,确实没有健康的午餐吃。

  没过多久,蒲曾坤接到母校洞坪乡大坪坡村小代课教师彭玉霞的电话,询问免费午餐是一个什么样的项目,什么时候能够实施。

  母校的一通电话让蒲曾坤陷入沉思,究竟是所谓的形象重要,还是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更重要?

  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点点滴滴,蒲曾坤似有千言万语。1968年12月,蒲曾坤在大坪坡村降生,作为家中的长子,蒲曾坤注定要比弟弟妹妹承担的更多。

  1976年,蒲曾坤进入大坪坡村小就读1年级。每天上学前,他都要与村中的同龄人去山上砍柴、割草。下午放学回到家中,还要张罗一家人的晚餐。

  受自然条件的约束,以及水利设施的欠缺,水稻的收成远远不能满足5兄妹与父母亲的食量,土豆与红薯成为家中的主食。多的时候,差不多一晚上就要剥30个土豆。蒲曾坤说,因为这些经历,他特别能体会孩子们对于一份健康午餐的渴求。

  后来,蒲曾坤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芷江师范学院。1987年正式毕业后,分配到禾滩乡中心小学教书,成功走出大山。并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一步一步走上新晃县教育局副局长的岗位。

  “每一代都是越长越高,我的父亲比我矮,我儿子现在上初二就比我高了。”在蒲曾坤看来,成长环境的变化给了儿子更强健的体魄与更自信的心态。每年家庭聚会,蒲曾坤都发现自己的儿子明显比兄妹的儿女更加大胆。

  扶贫先扶智,一个家庭只要一个人能走出大山,成为有思想有成就的人,必然能改变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命运。作为一个从山沟里走出来的人,蒲曾坤用自己的经历诠释着这句话,并且成为推动免费午餐在新晃实施的最大动力。

  经过一番交流,新晃县政府决定支持免费午餐在新晃的实施,并敲定大坪坡村小作为第一所接受捐赠的学校。接下来,蒲曾坤按照新晃教育局的安排,带队到大坪坡村小调研,并做通家长与老师的工作。

  2011年4月27日,大坪坡村小正式开餐,42名孩子成为湖南第一批享受免费午餐的贫困儿童。看着村民们争相给学校送来腊肉、大米,学生捧着午饭幸福的场景,蒲曾坤泪湿衣襟,这个43岁的苗家汉子含着热泪感谢免费午餐湖南项目执行团队的记者和志愿者。

  一个贫困县的坚持

  全县41所村小全部开通免费午餐,政府每年出资近60万支持民间的公益项目,对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国家级贫困县来说,是一个异常疯狂的举动。然而,蒲曾坤却认为事情并没有那么难,“因为有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县委县政府与一帮肯为百姓干实事的党员干部。”

  政府的重视,体现在领头人的朴实与胆识。

  5月30日晚上,从防汛抗旱一线赶回县城的县长张霞,顾不上吃饭休息,就与免费午餐湖南项目组商谈免费午餐在新晃下一步的运行。

  小小的房间内,张霞县长坐在靠窗的一张小椅子上,一边喝水,一边与免费午餐湖南项目负责人、华声在线副总编辑杨博智交流。田竑副县长、教育局局长姚斌以及蒲曾坤坐在房间的另一头,

  “孩子是家庭的孩子,也是社会的孩子,更是国家的孩子。孩子的健康成长,应该由家庭、社会、国家共同出力。”张霞县长非常认同杨博智提出的观点,认为投入教育是扶贫的根本,挽救孩子就是挽救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观念的融合也为双方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张霞县长当即拍板由新晃县政府承担每个孩子每天1元的餐费,并承担厨房的建设,为免费午餐在新晃的铺开,疏通道路。

  随后,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免费午餐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长肖隆君与新晃侗族自治县教育局签订项目捐赠协议,双方约定按照“1+1+1”的爱心模式,共同为新晃41所村小提供免费午餐。这就是后来被媒体广泛传播的免费午餐湖南模式。

  今年5月,人民日报刊发评论,称免费午餐湖南模式或成为政府与民间协同共治的范例。

  一份3元钱的午餐带来的变化

  疯狂过后,一切看似归于平静。然而,蒲曾坤并没有闲下来。镁光灯的持续聚焦,让夜郎古国一时间成为志愿者与社会调研者的集散地。

  每一个到新晃调研的团队,第一个联系的一定是蒲曾坤。因为他参与了每一所学校开餐的前后,也因为他的朴实。

  8月25日,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只大学生调研团队抵达新晃,开始对新晃免费午餐的实施状况开展调研。

  到达新晃的当天下午,蒲曾坤在办公室接待了这帮大学生调研者。一谈就是3、4个小时,从免费午餐的进展,到新晃教育的情况,蒲曾坤详细的解答了学生们的提问。

  “感觉蒲局是一个不错的局长。”调研团队的成员说,蒲曾坤不仅耐心接受调研组的各种提问,还帮助他们联系车辆去学校实地调研。

  让蒲曾坤没有想到的是,新晃的不遮不掩,实事求是,非但没有丑化新晃的教育形象,反而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新晃教育也成为互联网上出现频率颇高的关键词。

  如今,大坪坡的孩子每天都能穿着崭新的校服去上学,中午在学校能吃到健康可口的饭菜。“孩子们的脸色都变了,从苍白到红润。也能够毫不畏惧的与外面的人交流。”

  坐在记者对面的蒲曾坤,聊起村小的变化,平常不善言辞的局长,突然变得口若悬河,手中的烟灰被抖的漫天飞舞,他也全然没有察觉。

  “最大的变化就是观念的改变,这是免费午餐影响最深远的东西。”蒲曾坤说。

  教育,真的就是为了那个分数吗?为了多考几个清华北大吗?蒲曾坤一连用了两个疑问句,让记者不免有些吃惊。他说,免费午餐在新晃的实施,让他认识到,教育不能只为了培养尖子生,应该为大部分人服务,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只有大部分人走出去,才能真正的实现脱贫致富。

  “刹车”降速确保善款到位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卢美美”、“郭美美”事件,让红十字会等许多慈善机构的公信力遭遇社会质疑。而“免费午餐”这场民间发起的公益活动的善款运用、监管如何能保证每顿午餐都落到学生的饭盒里?

  公益活动遭到质疑,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在透明度方面的欠缺。“免费午餐不是一个学校、一个新晃的事情,而是整个教育系统的事情,一个学校做坏了,就可能坏了整盘棋。” 讲到经费管理,蒲曾坤加重了语气。

  在新晃,免费午餐经费管理与监督得到了更为具体的落实。教育局内部,成立了“免费午餐”监督委员会,由教育局局长、副局长、计财科、办公室、学生支助中心组成。

  具体到各所学校,根据受捐学校的情况,会选取一名教师代表、一名村委会成员、4名家长代表共同组成监督团队。学校学生每天中午吃什么东西、价格多少、进货多少都由这个团队监督。

  在学校厨师的选取上,项目实行竞聘上岗,要求健康、热心、诚实守信。“不拿经费一针一线,确保午餐卫生,让每颗米粒都落入孩子们的饭盒。” 蒲曾坤说,教育局会不定期到学校检查开餐状况,或者打电话询问学生家长。

  坳背村小开餐前后,蒲曾坤与教育局相关人员已经连续多日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以上。尽管已经超负荷运转,39所村小仍然不能一次性全部开餐。

  蒲曾坤解释说,今年村小的老师有一些变动,加之村小的生源流动比较频繁,因此很多学校的花名册不能及时制作出来,耽误了9月1日开餐。

  “我们宁愿踩脚刹车,放慢速度,也要按规矩办事。”蒲曾坤说,如果不能提供准确的学生人数,势必对以后的监管带来遗留问题。不过,1-2个星期之后,基本学生名单就不会有变化了,“到时候,再慢慢全部开通,就便于局里和网友监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