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晃 州 生 活     尽 在 掌 握 】

1.webp.jpg

饭菜真好吃!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然而,在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免费午餐”不仅成为农村学生营养改善的普及项目,而且成为全县家喻户晓和引以为荣的公益事业。

起步最早:官民协作创先河

2011年4月27日,新晃大坪坡小学。这是一所普通的村级教学点,全校只有学前班、一、二年级共42名低龄学生和2名教师,几间陈旧的砖木平房,用作教室或办公场所。这天,一间特意腾出来的教室内热闹无比,全校师生在此“破天荒”地准备和享用热气腾腾的免费午餐。看着村民们争相送来腊肉与大米、孩子们捧着午饭露出腼腆笑容的幸福场景,免费午餐项目湖南执行团的记者、志愿者及该县教育局的同志非常激动。

面积1508平方千米、人口27万、平均海拔600米以上的新晃地处湖南省最西端,属少数民族边远山区贫困小县。该县村级教学点条件简陋,不能提供午餐服务,且只招收学前幼儿和一、二年级学生,孩子们每天清晨草草吃过早餐后,便徒步来到教学点读书,直到下午放学徒步回家,许多孩子没有午餐吃,家庭条件好一点的也只能吃早晨带来已经冰凉的饭菜;即便是在乡镇中心校就读的孩子,虽然学校有食堂,但大多数孩子因为家庭经济、食堂营养搭配等条件限制也不能吃上健康、营养的午餐,造成很多孩子营养不良,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较为堪忧。

2011年2月26日,《凤凰周刊》编委、记者部主任邓飞得知一些贫困山区的孩子没有午餐、在课堂上忍饥挨饿,决心发起免费午餐公益行动。3月,《凤凰周刊》、《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等数十家媒体的500名记者抱团联合发起。4月27日,新晃大坪坡小学成为湖南省第一个、全国第一批免费午餐学校;同日,时任新晃县长张霞向湖南执行团记者建议,在全县39所村级教学点全面铺开免费午餐,并提出由县政府承担每人每天1元的餐费及厨房建设的任务。5月31日,该县政府与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免费午餐基金达成协议,约定按照“1+2”(双方分别出资1元和2元)的运作模式,共同为全县所有村级教学点1500余名孩子提供每天3元的免费午餐,开创了全国“免费午餐官民合作新模式”;这一模式,也就是后来被媒体广泛传播的免费午餐湖南模式,并被《人民日报》称为“政府与民间协同共治的范例”。

2.webp.jpg

发起人邓飞在开餐现场

至2011年11月,新晃所有村级教学点全部实施了免费午餐,成为全国“整体实施农村学生免费午餐第一县”。

民间探索带动了国家行动,2012年2月,新晃成为国家出资每人每天3元的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首批试点县。2013年9月,免费午餐延伸至该县村级教学点以外的农村所有公办幼儿园,免费午餐基金全额承担3元餐费及厨师工资等开餐运营成本。至此,该县免费午餐和国家营养改善计划相辅相成,实现了农村学生营养午餐的全覆盖,开创了全国“农村学生营养午餐政府与民间项目结合运行推进县域全覆盖的先河”。

2015年3月,免费午餐资助标准由3元提高到4元。6月,免费午餐进一步延伸至该县职业中专学校。

截止2016年9月,该县共有3989名农村学生享用免费午餐,占全县农村学生总数的20%以上;免费午餐基金累计资助1647万余元,其中2016年已下拨资金524万余元。

实施过硬:创业艰难流汗多

免费午餐是一项全新的教育公益事业,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学习参照;资助方的经费是从民间募捐来的,容不得半点马虎大意;且免费午餐能搞多久,厨房建成临时性的还是长久性的……诸多困难和问题,萦绕着开餐之初的新晃县领导和教育界。

既要解放思想,更要放开手脚。县委、县政府始终是免费午餐的坚强后盾与第一发力者,在“穷县小财政”的格局下不仅及时足额拨付配套资金每年20万元以上,还建立了每名县级领导定点联系服务一所受益学校制度,积极帮助受益学校解决厨房建设、食材采购、食品卫生等系列问题;安排督查部门把免费午餐工作列为督政和督学的重要内容,督促各乡镇各部门全力支持与跟踪服务。县教育局严格实行任务清单、周调度月总结及全程建档制度,时时关注蔬菜换季、食品卫生、账目透明、家校沟通等敏感信息,指导与督促受益学校认真实施、确保实效。

该县村级教学点大多只有1-2名教师,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工资低廉、家庭负担较重的代课教师,但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他们义无返顾地承担起了采购、记账、用餐信息反馈等系列任务。特别是开餐之初运营预留成本较低,一时难以找到适合的专职厨师,老师们便自己动手下厨;为了让孩子经常吃到新鲜菜,老师们采购的次数增多了,自己掏腰包给摩托车加油的费用也增多了;对于每餐都要向资助方发短信反馈情况信息,老师们也由刚开始的不适应,逐渐变成了一件晾晒幸福的欢快事。

经努力,该县免费午餐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经验做法:

——科学选择供餐模式。实行完整午餐,由学校统一营养食谱,保证每餐有蛋有肉有蔬菜。以各种形式确保学生按时就餐,对于人数较多的学校实行班级分餐制,工作人员按班级把饭菜分好,各班学生在班主任组织下将饭菜领到教室就餐;对于人数较少的学校实行个人分餐制,学生逐个自觉排队打饭有序就餐;对于人数适中或就餐场所较大的学校实行席位分餐制,以班级为单位,以10人为一席,每席指定或轮流安排学生担任席长,工作人员将饭菜分发到各席,由席长统一分配就餐。

3.webp.jpg

幸福的等待

切实保障项目安全。出台了县一级《农村学生免费午餐资金管理办法》、《学校食堂日常管理制度》等系列制度,切实加强项目资金、食品卫生等安全监管。县教育局牵头成立了县一级免费午餐项目监督委员会,经常不定期深入各学校检查开餐、食材采购及保鲜、食品留样、账目开支等情况,积极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建议。各受益学校成立了由1名所属中心校行政代表、1名村委会代表、1名教师代表、4名家长代表共7人组成的项目监督团队,学生每天吃什么吃多少、进什么货进多少、价格多少开支多少等都由这个团队直接监督。资金管理设立专账,建立实名系统规范拨付,设立公示牌定期公布收支情况,确保每一分钱都“到位、到碗、到肚”。厨师聘用实行竞争上岗,要求健康、热心和诚实守信,确保卫生和不拿一分一厘。食品采购实行3人以上共同参与,互相监督,阳光采购,并向商家索证、索票,杜绝“三无”食品进校园。食品加工实行“四分开”,即生熟食分开、副食品与调味品分开、原材料与成品分开、烹饪间与烧火间分开,所有加工后的食品必须48小时留样以备查验。

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推行“优设施”工程,结合合格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资源,加快推进学校食堂(厨房)标准化建设,6年来共筹集资金5000万余元,新建和改造食堂(厨房)17398平方米,添置消毒柜、蒸饭锅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其中免费午餐基金专门出资30万余元为村级教学点全部建灶、购置炊具和配备智能手机。推行“零利润”工程,严禁学校营利承包和自行赢利,确保每一分捐款都要想方设法“吃”进孩子嘴里。推行“微信息”工程,每餐的情况信息除发短信向资助方反馈外,还开通新浪微博及时发布,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推行“大满意”工程,狠抓提高饭菜质量关键环节,用心与资助方、家长及社会各界沟通交流,引来了省内外媒体和社会各界对该县免费午餐和营养改善计划项目的广泛好评与“爱心接力”:中央电视台、新华视频、东方卫视、凤凰卫视、青海卫视、广东卫视、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公共频道、湖南教育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日报》、《湖南日报》、《湖南教育》、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等各大媒体纷纷聚焦新晃,不吝言辞给予高度赞誉,如湖南经视《钟山说事》栏目主持人评论说“他们是用良心在做这件事情”;中储粮3次捐赠食用油共3875箱价值102万余元,支持该县免费午餐发展;各地爱心人士纷杳而来,为该县贫困学子捐赠热水器、课桌椅、书包等物品及进行生活资助,折合现金年均高达300万余元。

饭菜热香:茁壮成长奏欢歌

一份耕耘,得到一份收获。一份责任,成就一份午餐。

4.webp.jpg

一周年受邀在北大参加年会(左一为新晃代表)

2012年4月,新晃受邀参加免费午餐基金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周年感恩新闻发布会暨“跨界融合、协同创新”公益交流报告会,与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同台进行交流发言。2015年4月,受邀参加在浙江大学举办的四周年会,被评为全国唯一一家“执行最佳伙伴”。2016年4月,受邀参加在湖南大学举办的五周年会,被评为“最佳公益合作伙伴”之一,何万均、杨兰银老师获“教师特别贡献奖”,彭荷兰同志获“优秀厨师奖”。

5.webp.jpg

四周年和五周年的荣誉

免费午餐的实施,改变了新晃侗乡孩子没有营养午餐吃、饿着肚子读书的窘迫状况,让孩子们免于饥饿、补充营养,得到茁壮成长。孩子们正以一张张天真灿烂的笑脸,以一颗颗自强不息的奋进之心,刻苦学习,用实际行动与可喜成绩来回报免费午餐的“大善之举”:该县教育质量逐渐跃居怀化市第一方阵,高考、高初中学考和音体美成绩逐渐位居全市先进行列。

新晃侗族自治县,将在这条因爱而生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让所有的孩子润爱而长!沐爱而飞!